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政繁杂-《抗战惊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那杜老先生的苦心,还有——”宗辉欲言又止,有些为难。

    杨天风想了想,似乎修堤这事确实办成了,不过却是在数年以后。

    “改成由政府拔款。”杨天风摸着下巴,思索着说道:“行文西安办公厅、黄河水利委员会、第一和第五两个战区长官司令部、河南和安徽两个省政府,没有这些部门的肯,从新郑修到界,那是说着玩儿的事情吗?现在,我们先要把处在黄泛区中的我们的辖区搞好。地不能种,就围塘养鱼、养鸭,能减少一点负担就减少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了。”宗辉点了点头,略过这个报告材料,又说到了根据地的经济贸易。

    抗日战争并非简单的军事战,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总体战。除了军队、武器、战略战术上的较量,经济上的较量也左右着战争最终的走向。

    统一财政、减租减息、自力更生促进生产……抗战时期,抗日根据地里实行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与战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。烽火连天、短枪长炮的背后,其实暗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。

    而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是不行的,光靠打仗缴收上来的物品支撑也是走不长的。

    专员公署废除了很多的苛捐杂税,实行新的税收政策,增设了商业税和扩大货物税的征收范围,税收制度愈来愈完善,比如农业累进税征收就比以前更科学完善,货物税的制定也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。

    “行商品流通券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完成,预计将于年底开始行。”宗辉停顿了一下,又补充道:“如果形势的恶化出限度,也可以提前行,只是有些仓促。”

    整个抗战期间,日本的印钞机一直没有停止,所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,过四十多亿元。此外,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量印制假钞。这些假钞连同日军的经济封锁一起,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。

    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难以做到财政平衡,为对冲赤字,中央银行又加**币行,其蕴含的内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