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些天里,罗通和李治经常出去巡视引水工程的进度,期间,就有不少的百姓来送李治一些小礼物,表达他们内心淳朴的感激之情。 李治其实还是很不好意思的,他心里清楚,做这一切的是罗通。 按道理,现在接受百姓感激的,也应该是罗通才是。 “并肩王……”面对百姓的热情,李治有些不自然地看向罗通的方向。 “太子殿下,这都是百姓们的一片赤子之心,您这段时间为了引水一事也实在是辛苦了,就别辜负百姓们的好意了。” 罗通浅笑道,这话更是坐实了李治在引水工程中的付出。 李治领下这份本不属于他的功劳,心里对罗通又多了一份感激。 罗通从来不在意这些虚名,只要让百姓切实获利,他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。 至于百姓以为这些事情是谁做的,愿意去感激谁,则毫不关心。 罗通在百姓间的声望已经足够,再造势只会让皇帝对他更为忌惮。 他暂时还乐意好好当这个并肩王,自然不会蠢到去激发李世民的疑心。 而李治初次出门历练,正是需要积累民心的时候,也好为日后继位打下一定的基础。 而且,该知道这些事情是谁做的的人,自然会清楚。 皇后并不是个傻子,当然能看得出罗通在为李治铺路。 那京城那边,她多少会更为关照一点。 罗通此举,可谓是达到了双赢的局面。 因为解决了春耕问题,李治在洛阳也算是颇得民心。 但李治最近却仍然是头疼得紧。 虽然春耕一事好不容易凭借着罗通的才能得到了解决,但张亮余党之事到了将刺客捉拿归案这里就陷入了僵局。 而且,最近发生的一桩桩、一件件事情都处处让他感觉到了不对劲。 如果没发现这么多不对劲的地方,或许李治会欢欢喜喜地带着这些刺客回去交差。 可是在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之后,还将调查止步于此,就无外乎是自欺欺人。 不但让真正的张亮余党逍遥法外,更是体现了他作为当朝太子在能力上的不足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少迎难而上的勇气。 或许在很多事情上,他确实不比他的父皇李世民,他在决断时可能没有足够的魄力,但这并不意味着,他李治,堂堂太子,就是一介懦夫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