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话虽然是这样说,但众人还是保持这个礼节,等李治和罗通分别坐到了位置上,这才站直了身体。 李治坐在主位上,扫视了众人一眼,随后和罗通对视一眼,这才笑着说道: “本宫此次前来洛州,想必诸位大人应该都清楚为何而来,此次春耕关系到前线粮草问题,不容有失。 多余的话,本宫也就不多说了,下面请诸位将你们各县的准备情况说一说。” 顿了顿,李治的目光看向位置靠前的一名官员:“就从偃师县令先说起吧。” 被点名的偃师县令心中一惊,有些不明白李治的目的是什么,按照规矩,这个时候应该是洛州刺史王灿第一个先出来说才是。 偷偷看了一眼在自己前面位置上的王灿,只见对方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,似乎对此事毫不在意一般。 难道他们早就商量好了? 偃师县令心中冒出这个念头,随后便立即站起来拱手施礼:“启禀太子殿下,本县从开年之后便一直在准备春耕之事。 此次我偃师县会和往年一样,保持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的惯例。” 这个税赋,在这个时代是很低的,相比起其他朝代,唐朝的税赋是最低的。 在这个时期实行的是均田令规定:丁男(二十一岁为丁男)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,各受田一百亩,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,二十亩为永业田。 受田丁男,承担交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义务。 武德七年(624)颁布“租庸调法”,规定: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租粟二石 简单来说,当你18岁成年时,国家会分给你100亩田地。 这100亩田地中,有20亩叫永业田,可以传给子孙,相当于你家的私产了;另外80亩,叫口分田,六十岁后,要还给国家,相当于租给你种,但你要交税。 交多少税呢? 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,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,大约是200斤谷子。 这个税负,可以说是非常轻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