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抵达-《醉迷红楼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只一兰台寺的御史,都能随意呵斥他们。
    但在金陵,他们的能量似乎要厚重的多。
    甚至连一些地位极高的官员,都会与他们温声善意的打招呼。
    他们就是身着员外服的,江南巨贾。
    那是人数不少的一群人,站在一起,面上却都神色不明。
    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们身后有一个奇景。
    十数人肩膀上一直抬着一张檀木桌,桌上搁置一物,被红绸盖着。
    不用想,也知道这定是江南巨贾们,想要送给那位大名鼎鼎的宁国侯的见面礼。
    再看看为首的那几个巨贾,想想他们家中经营的是什么时,大概就能想明白,为何送礼的人,会是那样不安的神情了。
    因为他们家中,多经营的有,钱庄生意……
    “来了!”
    靠近码头处有眼尖之人,远远看到一艘福船若隐若现的出现,登时大声叫道。
    众人神色一凛,为首一身着二品官服的大佬,见那艘飘着“宁国”旗的大福船缓缓驶近后,大手一挥,礼乐声起……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贾环头戴紫金冠,身着斗牛公服,脚踏通天袖箭靴,腰悬宝剑。
    负手而立于福船一层甲板上。
    身后,全身披挂的一百亲兵,如一百杆大秦戟般,森然而立,煞气冲天。
    一面黑云旗,迎风招展。
    这些亲兵,是方才自江心岛暂停时,从客船上上来的,为的便是此刻的礼数。
    听闻码头上有礼乐声响,韩让回头一挥手,军鼓隆隆,号角阵阵。
    这幅气派,让久别军中盛威的江南诸人,着实有些震动。
    大船缓缓驶入码头……
    率先下船的,是宁国亲兵。
    八十宁国亲兵,踩踏出千军万马之势,手持金戈,在码头上当着江南诸多大佬的面布防。
    而后,韩让使人从船舱中牵出战马,剩余二十亲兵,全部上马组成轻骑,护卫在贾环侧翼,从福船上顺着甲板通道,踏马而下。
    旌旗招展!
    说来有趣,南方和北方的对立,绝不是从后世的咖啡大蒜之争开始。
    早在魏晋之时,就有初端,而又盛于宋明。
    大秦同样如此。
    北方神京都中的人,不大看得起南方之人。
    以为南方富庶归富庶,却太过小家子气。
    没有尊贵之意。
    而南方诸公们,则视北方蛮臣为土鳖。
    满身土渣子气息,纵然为官做宰,也不知官之贵到底贵在何处。
    世间繁华富贵,放在眼前他们都不会受用……
    其实,在此之前,站在码头上相迎的众人,未尝没有以这种心思,看待即将到来的贾环。
    但现在,却再无人有这种可笑的心思。
    看着那二十余骑,当着满金陵重臣和世家名士的面,一步步踏上前。
    高居马上那位少年,面无表情的俯视着他们近前,而无数高官和德高望重的名士不敢质疑一句时……
    他们终于明白,什么是贵族之贵,什么是名爵之重。
    看看为首的两江总督、江苏巡抚、江苏布政使、江苏学政,及两江总兵、两江兵备和金陵知府、府丞等一系列高官吧。
    大秦没有裂土封王之说,不似前明,有亲王封列诸城,所以,两江总督等高官就是江南真正顶了天的大人物。
    可在这少年面前,也只能通通跪下行礼,恭请圣安!
    当然,他们不是跪请贾环安,他们跪请圣安,是因为贾环头上还顶着钦差的头衔。
    贾环出京的名头,自然不会是惹祸被逐出京,而是奉圣命,持御命金牌,巡视江南。
    之所以是巡视,而不是巡查。
    就在于贾环只能看,不能管,其实没什么卵用,不能干预地方政务……
    但毕竟是钦差,代天巡视,如朕亲临,当地官员,都要来请圣安。
    若没有这个名头,两江总督这样的大员,却是不会前来迎接一个侯爷的,也不会有这样大的阵势。
    但即使如此,在金陵所有数得上号的大佬面前,贾环的露面,也足够让他们记忆深刻……
    “圣躬安,诸位平身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PS:昨晚没睡好,天气闷热,蚊子太毒,半夜被咬醒几次,全是包。
    状态不好,满脑子晕乎,所以应该就一章,抱歉……
    另外友情推一本作者朋友的书:《踏破大千》,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。
    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