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二十二章 因祸得福-《醉迷红楼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翌日。
    大明宫,光明殿。
    群臣上朝,殿内空气中,隐有暗波流动。
    看起来,无数人都在擦拳磨掌,准备大干一场。
    真真是……
    做梦都没有想到啊!
    原来,那竖子也不是金刚不坏身!
    到底还有人能坏他的根基!
    念及此,百官看向张廷玉的眼神,充满了敬仰。
    什么叫做高手高手高高手。
    不愧是连太上皇都赞誉为“和平端正,学问优长”的张衡臣,不动声色间,便打蛇七寸,直指要害。
    然而,张廷玉一副平淡的面容下,心中却是有苦说不出。
    昨日之事,实在是巧合的让人指。
    才让他好心办成了坏事。
    他也没想到,出身公门世家的贾政,竟会这般冲动……
    唉!
    如今说什么都晚了,只怪他自己,忘了守身格言。
    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。
    此事皆因昨日多嘴之祸。
    悔之无益,唯有谨记教训。
    张廷玉面色能维持平静,可武勋那边,却多是面色阴沉之辈。
    一个个浑身上下都带着惊人煞气。
    好似欲择人而噬一般。
    可是,文官们却不怕。
    武将不得干政,乃是大秦铁律。
    武臣们能上朝站班,是以备皇帝咨问国朝武事,除此之外,却没他们开口的份。
    否则,少不得要扣上一顶居心叵测的帽子。
    因此,这些人看起来凶悍,可也只是看起来凶悍罢了。
    贾环被他自己的生父弹劾,能怨得了谁?
    哼!
    倒是没人怀疑这件事是贾环以退为进的苦肉计。
    因为没人会这般用计,司马懿也不过是假痴不癫罢了。
    被自己生父弹劾,尽管已经过继出去了,可毕竟也是生父,对贾环的影响之大,绝不是眼前这一点。
    别的不说,天下士林,自此便与贾环绝缘。
    普天之下,不管孝与不孝,都会用一个孝字来装裱自己。
    尤其是官场。
    不孝者,则与牲畜禽兽无异。
    贾环被生父所告,甭管告的是什么,一顶不孝的帽子是跑不了了。
    尽管,将贾环从上到下研究过无数遍的对手们,其实都知道,贾环是一个堪称至孝的典范。
    侍奉祖母、生母、生父以及家中姊妹,甚至异母兄长、子侄都至孝至诚。
    可那又如何?
    官字两张口,再加上一支春秋笔,还不是想怎么判就怎么判?
    周公瑾何曾肚量狭小?
    庞太师何曾阴险卑鄙?
    潘仁美又何尝是个奸臣?
    可那又如何?
    史笔如刀,却掌握在文官手中。
    隆正帝为何这般被文官所抗拒,除了刻薄寡恩外,不就是因为他被太上皇批过“喜怒无常,生性阴诡”,连生母都不喜他吗?
    在文官看来,这就是一种不孝。
    与他们的三观有极大的冲突……
    连皇帝他们都敢抵制,更何况一个区区贾环?
    没说的,怼他!
    有皇帝庇佑又如何?
    这不是皇帝一言九鼎说的算的时候,就连太上皇在位时,那般高的威望,也讲究以法理服人。
    更何况是隆正帝?
    所以,他们今日打定主意,一定要将贾环弹劾成筛子。
    或许不能将他怎样,却可以断绝他进入朝堂的路子。
    至少,也要如同原礼部尚书宋怡一般,不可进入中枢,站班朝堂。
    若只是顶一顶勋贵的帽子,整日里胡打胡闹,却是没人会再将他看在眼里……
    不足为虑矣!
    这次攻击,几无破绽,因此,百官均是一副胜券在握,志在必得的振奋感!
    其实破了贾环倒是小事,重要的是,没了这根“搅屎棍”,隆正帝,怕是又会回到从前吧……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未几,隆正帝临殿上朝。
    山呼万岁后,群臣起身。
    隆正帝高居帝座,眯着细眸俯视着殿内群臣,嘴角浮起一抹讥讽的冷笑。
    这一幕,何曾相似!
    当初,这起子佞臣们,不就是这般兴师动众的来对付朕吗?
    隆正帝心中冷笑一声,却又不屑的想到:你们以为,今时还是往日吗?
    念及此,隆正帝的眼神越过群臣,越过光明殿大殿宫门,看向了外界,看向了东方。
    似要穿透无数宫墙障碍,看透那座密室。
    九品到武宗之障,何其艰险。
    隆正帝咨询过不少高人,都断定,这一障之艰险,极危极难。
    年纪越大,体内经脉愈老化,拖延时间越长,也就愈难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