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飞转-《纵兵夺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因为燕北在那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武将,而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士,文武士。

    “不急。”张辽笑着向前打马两步,拉开行军中与部下军卒的距离,卑衍亦步亦趋,便听张辽问道:“校尉以为,诸王之乱、曹袁二军平定之后,天下将何去何从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艰深,卑衍甚至有些不敢细想。曹袁还好些,他们反对朝廷、反对燕氏,平定他们是应有之义。甚至卑衍认为即便平定了这些势力强大的诸侯,对天下也没有太大影响……赵王还是赵王,皇帝还是皇帝,统治中心也仍然还在赵都邯郸。

    可诸侯王不一样,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,不论胜利还是失败,他们对这个天下大乱的根源!他们若败了还好些,到底天下还是让燕氏说了算,没什么变化。可他们若是胜了,就刘宠那般骁勇,能不能让皇帝接着在邺都好好活着都要两说。

    光武中兴,更始帝刘玄也没好好活着不是?

    “要是能将他们都平定,天下也就太平了,嘿!”卑衍说着,心底便不免感叹。北方混乱的时候他们年岁尚少,尤其辽东玄菟一带汉儿,他们父兄两代皆从燕氏,换来的是黄巾之后混乱的幽东比天下哪个混乱地域平定的都要早些。待他们这代人长成,便有了投身诸侯军队之外的选择。故而河南等地男子成年没成年的都被拉上战场,是他所无法想像的,“将军怎么这么问?”

    其实辽东现在老一代人都不愿跟着燕北打仗了,那些侥幸活下来的老卒大多请求回到故乡做个田卒。一支万人军队几经拼杀,最后能封候拜将的才多少?他们之所以跟着燕北拿起刀,是因为拿着刀能让他们自己、家人过得更好。但现在辽东辽西已经不需要拿着刀才能过好了。

    在幽州府的号令下没有土地兼并,人们感念着燕北的恩德,但不到万不得已,也不会再为燕氏献上廉价的性命。这也并不违背燕北的初衷,只要他想,掌控数州的权势能够让他募到足够的兵员。他现在缺少的是能够为他缴纳赋税的人,年岁增长战力下降的老卒成为田卒,刚好符合他的心意。

    “观济北王兵势,可管中窥豹,诸王联军如何能胜过我军?”

    张辽脸上露出不屑,刘宠便是有天纵之能,依照这样的情况,在会盟前单单张辽一部就能让他断去一臂,丢给刘宠的局面并不好,想要得胜他只能选择决战,而决战便要以小兵胜大兵,难上加难。张辽不知道燕北担心刘宠将诸王兵势与曹氏分散,引他分击。若张辽知道燕北会有这样的担心一定会告诉暗自感到好笑……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,燕氏诸将在战阵之能上胜过刘氏诸王十倍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