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六章 岑州第二钢铁厂-《材料帝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即使没有柴培德的指示,岑州市政府对秦海也是会礼敬有加的,因为岑州第二钢铁厂的投资高达2亿元,建成之后能够形成5o万吨钢材的生产规模,年产值在1o亿元以上。对于这样一个财神爷。地方政府岂有不供着的道理。

    “秦总,你看,钢铁厂的一期土建马上就能够完成了。陈总那边负责采购的设备已经运到了浦江港,过几天就能够到达岑州了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最迟在6月底,钢铁厂就可以点火生产了。”

    在岑州第二钢铁厂的建设工地上,宋洪轩陪着秦海一边观看建设情况,一边向他介绍着进展。

    宋洪轩说的陈总,正是红海实业公司的总经理陈鸿程。今天的红海实业公司,已经成为秦海旗下的海外经营公司,专门负责开拓海外市场,管理外汇资金以及采购原材料、机器设备等等。

    近年来,欧洲各国的产业结构生了较大的变化,大量传统工业逐渐向亚洲转移,机械、钢铁、化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衰退,从而淘汰出大量的二手设备。陈鸿程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会,在欧洲大肆收购各家企业淘汰出来的设备,运回中国。以欧洲企业的标准来看,这些设备已经是过时,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技术落后的展中国家而言,这些二手设备就算是宝贝了,比许多企业现行的设备都要先进。

    这一次秦海筹建岑州第二钢铁厂,其主要设备就是来自于欧洲。陈鸿程在德国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钢铁企业,以相当于收购废铁的价格买下了这家企业的全部设备。岑州第二钢铁厂就准备利用这一套完整的设备进行建设,相当于把一家德国工厂平移到了中国。在此之前,宋洪轩专门请李林广带着几位钢铁专家到德国去看过,专家们对这套设备的评论颇高,认为达到了国内当前的最高水平,而且再使用2o年也不会显得过时。

    “我在苏联也看中了一家钢铁厂,准备全部买下,拆回国内来重新组建。现在我安排的几个人正在和当地官员谈判,看看什么时候能够谈成。这家钢铁厂的技术不算很先进,不过如果只是生产普通建筑用钢,那是绰绰有余的。尤其是他们有一套大型连铸设备,能够生产宽幅面的钢板,倒是能够填补一下咱们的空白。”秦海向宋洪轩介绍道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。”宋洪轩喜形于色道,“我还担心光德国那一套设备不够用呢,再加上苏联的这一套,咱们岑州第二钢铁厂可就有点规模了。要不,岑州给的这一万亩地,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填满呢。”

    照宋洪轩原来的想法,要建设一家年产5o万吨钢材的钢铁厂,有两三千亩土地就足够了。但秦海告诉他,不管当地提供多少土地,都要如数接纳,不要心疼那么一点土地出让金。秦海知道,土地是稀缺资源,未来是会不断升值的。秦海当然没想过将来要把这些土地拿出去变卖,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,将来肯定要使用更多的土地。现在如果不囤积一些土地在手上,未来再想拿地,代价就不可估量了。

    有了秦海这个吩咐,宋洪轩在与岑州市政府交涉土地问题的时候,就表现得比较贪婪了。岑州市政府对于土地倒并不吝啬,听到宋洪轩开口,直接就划出了近万亩的面积,让宋洪轩和秦海都喜出望外。不过,既然拿到了这么多土地,宋洪轩总得象征性地建一些东西。秦海从苏联弄来一座钢铁厂,就正好解决了占用土地的问题。
    第(2/3)页